近日,在南京農業大學第二屆社會合作創新發展大會上,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股票簡稱:托普云農,股票代碼:301556)與南京農業大學舉行產學研合作簽約儀式,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學校自主創新力,共同為農業強國建設提供智慧支撐。
此次戰略合作的達成,為雙方深入開展校企合作,產教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今后,雙方將共建“農業生物表型產業研究院”,合作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系列表型設施及裝備,全面提升表型設施自研能力及國產化替代率。
“農業生物表型產業研究院”作為農業科技創新領域的重要平臺,未來發展藍圖將聚焦以下兩個方面:一是建設一流植物表型大數據中心。力爭構建全國最大的多源表型數據庫,積極推動植物表型數據的標準化建設,構建橫跨全國、涵蓋典型氣候、各種代表性作物的表型監測網絡,匯聚全球最大的植物表型數據集,建設植物表型大數據中心,保障國家農業數據安全、占領未來農業人工智能時代制高點。二是研發植物表型和育種人工智能大模型。充分利用南京農業大學優質學科資源稟賦、種質資源優勢,聯合多組學大數據,以水稻、小麥、大豆等重要糧食作物為重點,研發植物表型人工智能大模型,創建智能育種大模型,實現對基因型與栽培措施的精準數字優化,為智能育種4.0提供賦能和支撐。
托普云農董事長陳渝陽(右三)出席合作簽約儀式
01深化產學研合作,共譜農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
產學研合作是提升科技成果轉化、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。近年來,托普云農通過關鍵技術聯合攻關、科研成果轉化、人才聯合培養等舉措積極探索構建“政產學研用”協同發展的智慧農業產業生態,先后承擔十余項國家級、省級課題項目;與中國水稻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,共同成立“中稻—托普數字農業研究中心”,促進水稻產業融合發展;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團隊開展產研合作,在農業AI模型、數字植保等領域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;與多所農業科研院校開展資源共享,人才交流互動等,推動農業領域“創新鏈、人才鏈、產業鏈”三鏈融合。
托普云農與中國水稻研究所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、浙江農林大學等合作
02軟硬件齊頭并進,助力農業科研提質增效
作為中國智慧農業領域的先行者,托普云農將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農業專業深度融合,持續開展智慧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堅持核心產品自主創新,已自主研發30余種高精度農業傳感器和上百種農業智能裝備,涵蓋智能人工環境、植物表型采集與解析、育種/種子檢驗、植保/農業環境/土壤、園區智慧管理等領域,獲得國家專利224項 、軟件著作權616項,公司主導或參與制定國家標準1項、行業標準5項、團體標準6項、地方標準2項。
例如在當前新興的植物表型領域,托普云農立足產業真實需求和痛點,組建專項研發團隊,通過硬件、軟件、算法全流程自主科研攻關,研發了一系列優質的表型研究智能裝備,實現不同生境下,植物器官、單株、群體等各尺度表型數據的高精度、高效率、高通量自動采集與智能化分析,先后取得國家發明專利23項、實用新型專利3項、軟件著作權7項,并榮獲“CISILE 2024自主創新金獎”,有力填補了國內植物表型研究裝備短板。
托普云農“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臺”榮獲 CISILE 2024 自主創新金獎
同時,秉持信息技術與農業專業深度融合、硬件與軟件高度協同的雙輪驅動戰略,托普云農為農業科研提供“科研平臺+試驗基地”解決方案,助力農業前沿科學研究提質增效、數智升級。
托普云農先后助力建設崖州灣耐鹽堿水稻科研試驗基地、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種業創新中心植物艙、國家數字種植業水稻創新分中心基地、種質資源庫數字孿生平臺等大批優秀案例,打造科企融合新模式、新思路、新樣板。
托普云農助力農業科研基地與平臺建設
此次戰略合作,是專業支撐與產業需求之間的一次同頻共振,更是高校建設與企業發展的一次充分融合。托普云農將持續聚焦農業傳感器、智能裝備、農業人工智能、大數據應用等領域,積極探索“產學研一體化”的成果轉化新模式和科技服務新路徑,促進行業創新鏈、技術鏈、產業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。期待與更多科研院所、高校攜手,搭建深入交流、觀點碰撞、智慧聚合、技術前瞻的智慧農業生態圈,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,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托普力量。